搜索

教育督导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教育督导

在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的道路上减负增效

日期:2025-06-26 来源: 作者: 浏览:
A- A+


在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的道路上减负增效

——南京一中5月督导专题汇报

5月23日下午,市人民政府责任督学何云书记、赵贵林处长来到南京一中南校区,开展2025年五月课业负担主题专项督导。

图片1

市责任督学听取汇报

南北教学服务处王越和魏伟主任、学生发展处高凯和谭海军主任、后勤服务处蔡祥和金超主任通过自查,形成了专项汇报材料。市督学通过查阅材料,听取汇报,了解到南京一中在减负增效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实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同步推进,提高教学品质

1、规范管理,同步推进“双减”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减负工作。要求做到,不必要开的会坚决不要开;必须要开的会,一定要认真准备,开短会、开高效率的会;开会的发言必须提前写好发言稿,避免随意发挥、满嘴跑火车。坚决避免让教师负责各项调查统计等摊牌任务。让教师专心教学、充分休息。

学生的减负增效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提倡自编校本学案和校本作业,为学生提供精准优质适量的作业,避免大水漫灌式从教辅资料中布置作业。各年级通过学生座谈会、家长委员会定期了解学生负担情况,严控作业总量,要求晚自习结束前学生能完成全部作业。学校保障每周自习课数量,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自主学习时间,在减负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规划力、执行力。学校严格执行双休要求,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

作业管理规范:作业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创新性,避免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全批全改作业,及时反馈,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学校要求主要学科自编校本学案和精编校本作业,为学生提供精准优质适量的作业,避免大水漫灌式从教辅资料中布置作业,严控作业总量。各年级加强了教育教学反馈工作,组织开展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有的年级设立学生联络员,反馈每日作业数量、学习感受,了解学生负担情况,要求晚自习结束前学生能完成全部作业。有的年级还建立了备课组长和班主任周报制度。听取各方意见,及时查摆问题,落实整改,使减负工作更有效地达成闭环回路。

课程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特别是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等课程。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严禁超纲教学、提前教学,杜绝“填鸭式”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学效率。

作息时间规范: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放松和活动时间。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不占用学生的午休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补课或考试。各年级保障每周自习课数量,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自主学习时间,在减负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规划力、执行力。学校严格执行双休要求,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

考试管理规范:规范考试行为,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促进科学评价。减少考试次数,开学两周内不组织考试。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不公布学生排名,杜绝违规考试行为。

2、全面发展,开足开齐课程

南京一中长期以来秉承“成全人”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养,坚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每周都有足量的体育课(每周3节)、体锻课、体育类社团课、大课间跑操活动、音乐课、美术课、通用技术课、心理课,开展校园执勤、志愿者服务、学农等劳动实践类课程。即便高三也是每周3节体育课。

劳动课程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日常劳动管理,包括宿舍卫生劳动管理、执勤管理等,进一步形成优良的学生自主劳动和自主管理的模式。

同时,注重开发特色劳动课程,如:学农劳动课程、楼顶苗圃种植、图书馆分类整理、科技创新模型手工制作劳动课程等;开展主题劳动实践,如“迎新大集”,用商业劳动的全真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加强家校合作,将学校展示与家庭劳动打通,学生参与家庭劳动,有重点学习食品制作、手工艺品,既是生活调剂,也为集市显身手做技能培训,让家长成为日常家庭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当楼顶苗圃种植收获,举行微型市集售卖时,教师和家长可以成为劳动成果的展示与分享的对象,家校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发展,形成有效的劳动评价。

 3、立足课堂,提高教学品质

南京一中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一办学生命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每日三次巡课、定时定点备课活动的检查、教研活动检查、晒课听课检查、备课笔记检查、开放式推门听课、中层以上干部每月主题式听课、教学基本功大赛、期中教学总结等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确保教学质量。

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提升教学品质和效率,今年有2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在研和结题。学校连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在2023届高考取得辉煌成果,被教育局授予包括“突出贡献奖”在内的八项大奖的基础上,2024年不断取的新成绩:

7人次在清华北大科学营中获得“最优约”;3人入选信息学奥赛江苏省队;5人通过中科大少年班考试,成绩名列江苏省第五南京市第三,仅次于南师附中和南外;在刚刚结束的南京市二模中,高三1班宋语寒648全市文科第1、庄撄宁645全市文科第4、傅之语640全市文科第12,高三9班徐洛桐679全市理科第9。

可以展望,在5月的信息技术竞赛、生物学奥赛、化学奥赛、6月高考中,南京一中将取得突破性成绩。

二、健全发展,校家社协同育人

1、开设家长学堂,提升家长育儿水平。 

图片2

图片3

开设家长学堂,并组织家长收看,线上解答家长共性问题。

2、召开家委会,密切家校联系。

三个年级召开家委会,工作组与家委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发展需求,强化家校合作,携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高一年级充分发挥社会资源,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等社会资源,开设“男生女生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身心、悦纳自我。

图片4

3、生涯课程充分引进社会力量。

学校的生涯课程充分发挥家、校、社资源。4月21日,南校区高二邀请22位校友、家长、行业专家开讲职业生涯规划建议,20场讲座同时进行,学生有序参与,反响热烈。4月28日,北校区高二也开展职业探究邀请了12位来校交流、宣讲。

图片5

目前,为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社会,走进现实生活,学生处正在积极筹备高一年级研学路线,高考期间他们将奔赴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西安5个城市开展“两高校、两院企”的探索,与高校的学长面对面交流,与专家学者沟通,实地探访企业、研究部门,帮助学生明确学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激发学习动力和成长潜能。

4、慈善行走:传递爱心力量

作为学校的品牌德育课程,2025是慈善行走活动课程开展的第15年。36公里的环明城墙慈善行走,既有老师的倾情陪伴,更有家长团队的鼎力支持。从伴行,到每个休息区的补给供应,是家校共同托举的结果。4月26日,带领10位同学将募得的善款6.2万元善款送到了六合马集中学31名学生手里,资助他们完成初中学业。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更彰显了慈善价值。4月8日,南京经济广播《超视点》节目对慈善行走活动作了一小时专访介绍,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

图片6

图片7

5.“心理加油站”,助力成长

①把握重点关注学生,点对点给与特殊关注

心理中心在“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关爱框架下,本学期期初、月考前和五一假期共三次收集重点关注学生信息,把握不同时期重点学生的心理动向,在各年级管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和班主任一起给与相应的心理指导及关爱。

②开展健康指导,扩大心育影响力

上半学期在期初、月考、清明假期、五一假期,向家长发送温馨提示四则,制作学校“心理加油站”大屏PPT三次,期初向班主任提供开学适应班会幻灯片模版和教案一次。面向高一学生开设分班心理讲座《拥抱分叉时刻》,面向班主任开设讲座《做四有教师,育健康心灵》,面向高三家长开设讲座《守望者的智慧——以爱赋能》,面向北校区的高三同学开设考前心理辅导讲座《会当凌绝顶》,为师生和家长有效助力。

③拓展朋辈力量,健全信息网络

3月初,心理中心在南北校区分别召开全校心理委员会议,向各班学生心理委员颁发志愿者证书,并开设微讲座“同伴心理问题识别要点”,指导心理委员填报班级信息表,及时了解班级心理动态,与班主任共同搭建信息共享和互助平台。

④参与督导活动,评估学生学习品质

应督导室要求,心理中心设计了《南京一中高一学生学习品质调查问卷》,对南北校区一千余名高一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在督导反馈会议上进行了汇报。

⑤着眼发展性需求,参与生涯指导

心理中心深度参与学工部门牵头组织的生涯发展课程,参加了校生涯工作会议,共同制定生涯教育方案,在最近的高二年级“百业进校园”活动中审核发言内容,一一进行修改,为生涯分享的方向和质量把关护航。六月,心理中心还将参与高一学生的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体验高校魅力。

⑥开展个别辅导,赋能学生成长

本学期校心理咨询工作正常开展,截止4月底,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约100人次。

⑦组织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今年我校心理健康节活动主题为“爱,让生命彼此连接”,旨在让学生体验到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爱,在行动中传递温暖。活动包括 “来自ta的暖心话” 主题展览、心理短视频展播、趣味心理知识科普和一系列心理游园会的现场互动活动,既轻松活泼又寓教于乐。

图片8

三、安防升级,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我校在2025年5月持续强化安全管理,重点人员管理,围绕校园进出人员管理、图书馆等公共空间进出人员开展专项工作。现将本月安全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1、严格门禁制度。校门口实行“人车分流、实名登记”制度,所有外来人员(含家长、访客)须凭有效证件在校门口登记。

2、分类施策,精准管理。周末、节假日,我校存在乐团学生排练,排球队队员训练,各年级优生竞赛培训,学生在班级自主自习,家长协助管理自习班级等多种情况,进入校园各类学生、家长数量较多,涉及到地点也多。对此后勤服务处积极与各部门处室对接,获得需要进校的各类人员名单、进出校园的时间段和使用场馆等信息,分类施策、精准管理。学生临时进入校园,均需要与班主任联系后,在保安陪同下方可进入校园,不在学校逗留。对于需要长时间在校的,必须在指定时间段进校。对于乐团、体育馆等训练场所加强巡视,禁止无训练任务人员逗留。来校参加自习、培优的学生只能在指定教室,禁止回本班。本校学生刷脸进入校园,未到规定的离校时间不得自行离开校园。球队、乐团个别校外的学生,凭球队、乐团发放的出入证进出校园。

3、智能化安防升级。学校图书馆空间大,且为半开放空间,周末和晚间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在岗时,存在一定的管理盲区。经过与教学服务处协调,图书馆求真书房和求是楼地理专用教室晚间不再对学生开放自习,避免管理真空。同时计划在南北校区图书馆加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非开馆,只有获得授权人员能够进入图书馆。

4、分时段管控措施。学生非正常时间离校,需由家长在智慧校园app 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后,学生方可刷脸离开学校。同时还设置了离校时限,超过时限后刷脸离校功能失效。针对国际部高二学生中午即放学的特点,协调信息服务处及时修改系统内学生离校时间。同时门卫加强管理,要求非正常时段离校的学生逐个验证,避免一人刷脸一群人出门的情况。

我校将持续以“零事故”为目标,压实安全责任,筑牢校园第一道防线,全力营造让师生安心、家长放心的教育环境。

图片9

金超副主任汇报校园安全新举措

THE END
打印文章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