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16期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抓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着力推出一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经研究,决定开展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16期课题申报工作。请各直属校教科室、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课题管理部门认真做好相关宣传组织工作,在2025年8月20日之前完成上报工作,切实提高申报课题的质量。
联系人:徐志伟,电话:13801582456,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386号南京市教研室315室,邮编:210001,邮箱:nsfzywx@sina.com。
附件1:第16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2025年7月20日
附件1
第16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普通课题坚持立德树人鲜明导向,聚焦五育并举,主要关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以及由此延伸出相关领域的研究。突出研究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应用性与针对性等。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今年开放申报的专项课题为:“区域或学校课程整体改革研究”“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研究”“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最终评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两类。课题研究周期为2—3年,每两年申报一次。
一、申报条件
1. 普通课题的申报对象为本省幼儿园、普通中小学校(含民办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师范院校、教育行政、教科研、教师发展等单位的集体或个人。
2.“区域或学校课程整体改革研究”专项,申报对象为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设区市教科院(教研室)、教师发展学院,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幼儿园、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的领导或管理人员。其他两类专项课题的申报对象与普通课题申报对象相同。
3. 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应由两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书面推荐。
4. 课题主持人限1—2人,核心成员原则上不多于5人。
5.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期课题:
(1)同一申报人同时申报两项及以上课题的,且拟作为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其他课题核心成员的;
(2)同一课题同时跨类别申报的;
(3)申报人作为课题主持人所承担的第14期未通过成果鉴定被撤项的,或有在研第15期课题的;
(4)近三年内已被立项高一级别或省同级别的同一课题的;
(5)有确凿证据证明申报人在申报课题过程中违背科研道德的;
(6)申报人所申报的课题不属于教育科学范畴的。
二、申报方式
⒈ 基础教育学校按“设区市教研部门—省教科院教研室”,师范院校按“校科研管理部门—省教科院教研室”申报。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教师发展等单位的集体或个人申报材料由设区市教研部门统筹上报省教科院教研室。
2. 本次申报不收取任何费用,课题材料使用网络申报方式,具体办法另行通知,2025年9月15日截至,逾期不再受理。
三、管理办法
1. 课题所在单位及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在人、物、财保障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课题研究正常进行,切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2. 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师范类高校人员及设区市、县(市、区)教研员作为主持人的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等课题管理工作,由省教科院教研室组织进行,各设区市教研部门协助。立项课题的相关管理及课题主持人的培训工作委托各设区市教科院(教研室)负责。
3.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规范课题的日常管理,强化课题评审、开题、中期评估、结题验收等工作,杜绝“两头紧,中间松”现象,持续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4. 本期课题研究须于2028年12月底前完成结题,研究过程不规范或成果达不到鉴定标准的作“撤项”处理。
5. 第16期课题具体管理办法将与课题评审结果一并公布。
四、报送数量
全省普通课题不超过610项,“区域或学校课程整体改革”不超过230项,“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研究”不超过80项,“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不超过40项,师范院校不超过40项。
五、参考选题
参考选题仅作为申报者课题选择的参考,不是具体的课题名称,课题申报时仍需要研究者围绕参考选题自拟课题名称。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自选课题与参考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等对待。所有申报课题均需填写《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1.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立德树人与学科教育教学落实的研究;课程思政及思政课程发展研究;学校德育活动创新研究;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学生道德成长与价值观形成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及渗透研究;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师生心理健康水平预警研究;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运动干预心理问题研究等。
2. 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发展研究
学校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的研究;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园本实践研究;学校特色课程与品牌课程的建设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教师与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新课程下的教材新发展研究;实验教学创新及评价体系研究;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学科实验教学深化研究;省教科院“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指南”使用情况研究;学生学习风格与个性发展研究。
3. 深化“双减”等综合问题研究
新时代课程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研究;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比较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生存与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脑科学与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科学化作业设计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学适应性研究。
4. 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幼儿园安全管理研究;幼儿园营养膳食研究;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指导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研究;残障学生功能补偿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学研究;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5.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研究;体育个性化作业设计及实施研究;学校体育设施高效能利用研究;校园足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美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研究;体育、艺术教师职业标准的研究;传染病防控与学生疾病应急救治机制研究;学生近视眼防控研究;学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幼儿园、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机制研究等。
6. 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校长课程领导力研究;新时代教育教学评价新发展研究;教科研机构建设评价标准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新形势下中考、高考改革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等。
7. 基于课程教学变革的教师发展研究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与能力标准的研究;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校(园)长专业化成长及培养机制研究;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支持系统构建研究;教师课程能力全面提升研究等。
8. 学生发展研究
基于课程变革的儿童文化与儿童发展研究;学生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成因的研究;学生学习情感与学习态度研究;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差异研究;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研究;问题学生、特殊需要学生、危机学生、优异学生发展研究等。
9. 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研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区域学校教育现代化监测研究;学生课业负担监控研究;考试与评价方式创新的研究;第三方教育评估与监测研究;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研究等。
10. 区域与学校课程教学特色建设研究
区域本土化、原创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区域扎根性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区域教育教学特色项目推介与辐射研究;学校课程体系化、结构化的整体改革研究;学校课程特色化发展研究;学校专用室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等。
11. AI赋能教学教育数字化研究
大数据与教学效益的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程教材和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大数据时代教师适应技术变革的策略研究;线上与线下教学变革研究;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区域信息资源库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研究;网络课程开发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研究;AI技术及数智化撬动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等。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5年7月16日
省第16期教研课题申报友情提醒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