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学堂”正式启动!南大教授解锁《红楼梦》的N种“读法”!
9月9日,南京一中“崇文学堂”重磅启动!继“院士1课堂”后,“崇文学堂”全新启航,聚焦当前国家倡导“文化自信”和教育领域“大语文”改革的趋势,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拓展至深厚的人文素养培育,以人文素养提升赋能科技人才培养!
据了解,“崇文学堂”系列讲座并非普通的文学讲座,而是作为南京一中王牌项目“院士1课堂”在人文领域的对标与呼应,旨在构建“科学与人文比翼齐飞”的教育新生态。
现场,南京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居艳、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南京大学招办主任陈琳共同为南京一中“崇文学堂”揭牌,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陈立其、副校长高磊、语文教研组长包旭东、英语教研组长孙晓蓉、政治教研组长高莹丽、历史教研组长陶凯、地理教研组长臧锋、艺术教研组长李霞俊与在场师生共同见证这一刻。
人文素养历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文化习俗构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崇文学堂”的开展,南京一中将持续引入优质人文教育资源,邀请高校学者、文化名家开展讲座等活动,同时,在校教师、学生也能够成为“崇文学堂”主讲人,在分享与聆听中,真正有效地让青少年爱上经典、理解经典、传承经典,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塑造提供丰厚滋养。
首期“崇文学堂”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打破公众对古典名著讲座“严肃、考证、门槛高”的刻板印象,通过新颖、多元、有趣的视角为崇文学子解读《红楼梦》,展现经典的永恒活力。
苗教授指出,进入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阅读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也更为丰富多元。但是人们的阅读却逐渐走向碎片化、浅俗化,对文学名著逐渐疏远陌生。可无论是听书,还是看电影、电视剧,都无法取代对原书的阅读。
在此背景下,《红楼梦》的花式读法应运而生。帮贾宝玉、林黛玉发朋友圈,为书中角色安排工作、请书中角色吃饭......苗教授展示了一系列”花式作业“,以无厘头的幽默方式呈现同学们的严肃思考,内容既新奇有趣,又耐人寻味。
讲座过程中,苗教授用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解说方式,将文学知识与趣味性融为一体,让崇文学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更深刻地欣赏作品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掌握作品背后的价值观念。
当天,苗教授为同学们亲笔题字”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希望同学们深度感受传统文学的魅力,在传承中创新,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