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校园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院士1课堂中国科技如何“开道超车”?院士 “解码”未来的“黑科技”

日期:2025-03-01 来源: 作者: 浏览:
A- A+

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柔性电子基础(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莅临南京一中,作《铸就新质生产力,造柔性电子强国——厚植底层技术,孵化未来产业》主题讲座,为崇文学子揭开未来科技革命帷幕的一角

颠覆性创新和底层技术

真正的科技创新不是给旧技术打补丁,而是重构底层逻辑即颠覆性创新。

展望未来,黄维院士列出了最有可能孕育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八大科技前沿领域:柔性电子、人工智能、材料科学、泛物联网、空间科学、健康科学、能源科学和数据科学,这八大领域都在孕育着巨型产业,对我国掌握未来科技主动权发挥着决定性影响。

深耕有机电子学和柔性电子学数十年的黄维院士,被业界誉为“柔性电子学之父”。他谈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前夜,“我们团队希望打造中国引领的柔性电子作为底层技术,支撑未来发展的新时代。”

那么,什么是柔性电子呢?柔性电子是能够随意折叠弯曲的电子屏幕,普通衣服一样柔软、可穿在身上的健康监测设备,也可以是完全透明的光伏发电玻璃……

黄维院士在课堂上给出权威定义:柔性电子就是将有机、无机或有机无机复合(杂化)材料沉积于柔性基底上,形成以电路为代表的电子(光电子、光子)器件及其集成系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与技术。

“从定义来看就知道它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显示、传感、探测、能源等都有它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黄维院士介绍说,“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也是由于它本身具有可变形、便携式、质量轻、可穿戴,即‘轻薄柔透’等四大特性。”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不久的未来,我们将看到柔性电子推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泛物联网的高度融合,铺设起“天罗地网”,实现数据共享与精准追踪;薄到几十微米甚至几百个纳米的脑机接口,实现人机深度融合与交互;柔性能源电子、有机电子器件提升特种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执行排爆、搜救等特殊应用;每一辆汽车、每一栋建筑都安装上完全透明的光伏发电玻璃,成为或大或小的光伏电站。

开道超车 从“跟跑”到“领跑”

黄维院士在讲座中谈到,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曾错失了多次历史性机遇,所以在很多的科技领域只能“跟跑”。如今,进入智能时代,在科技领域实现“领跑”成了大家的期待。

想要实现这一转变,方法便是“开道超车”。

“弯道也好,换道也好,总是前人有道,还是走别人的老路。”黄维院士谈到,开道则是指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意味着开辟中国道路,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也尊重中国。”

其中,柔性电子技术开创一条极具代表性的、崭新的康庄大道,它具有变革性、导向性、广泛性、引领性等颠覆性技术的基本属性。

黄维院士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耕耘MILPA学科 “开道超车”碳基时代》一文中指出:“我国柔性电子产业在很多方面都引领世界,我们首先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方向,大量原创性的成果支撑我国的引领地位。”

另外,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光学、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微电子等信息相关领域科技人才,成为我国在柔性电子领域开道超车产出颠覆性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

讲座中,黄维院士强调道:“柔性电子等是典型的底层技术,也是未来科技创新包括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发展的基石、核心和关键。加快发展以柔性电子未来产业为代表的具有超高产业附加值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业,是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和根本保障。”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柔性电子产业2028年销售收入为3010亿美元,处于长期高速增长态势。黄维院士同样认为,柔性电子产业将会指数级增长,平台期远在2050年之后。

黄维院士指出:“集成电路这个影响至今的庞大产业,主要是基于硅基材料,所以过去的时代应该是硅基时代。未来,碳将会成为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碳基材料和光电过程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柔性电子技术,正悄然驱动一场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改写着中国科技的创新基因。

在硅基时代向碳基时代的跃迁中,黄维院士用薄如蝉翼、柔若丝绸的柔性电子向未来出了中国的名片。

THE END
打印文章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